人老就有老花?
【本文原見於2021年4月25日we60.com,現獲賽馬會流金匯允許於本網轉載,版權屬賽馬會流金匯所有。】
2021年7月5日:踏入40歲,人總逃不過眼睛有「老花」的命運,它也是不少中年一族自感「不再年輕」的第一個標誌。 賽馬會流金匯(下稱「中心」)註冊視光師陳文彬,曾在中心遇過一個年屆90歲的長者自稱沒有老花,引起陳文彬的好奇。後來經過全面的視光檢查,發現這位伯伯其實有老花——他不識字,因此從來沒有看細小文字的需要,就算閱報看雜誌,也是只看圖片,故此多年來老花沒有怎樣影響他的生活,令他誤以為自己沒有老花。 「若你了解眼球的特性,(便知道)沒有人可以免得了老花。」陳文彬解釋,隨着年紀漸大,同時出現以下兩種狀況,使得眼睛的調節力變得不足: 一、調節晶體厚度的睫狀肌彈性下降:睫狀肌位處晶體外圍,晶體厚薄(即對焦功能)由睫狀肌控制。看近時睫狀肌收縮,晶體便變厚;相反,看遠時睫狀肌放鬆,晶體便變薄。當年紀漸大,睫狀肌的彈性漸減,晶體看近或看遠的對焦能力也減弱,出現老花。 二、晶體彈性減弱:同樣地,隨着年長,晶體彈性也下降,對焦不易,遂出現老花。 可惜,這兩種情況暫時都不能逆轉。 「(上述的眼睛組織)跟我們體內的軟骨特性接近,你40歲的柔軟度,怎說也不及20歲的年輕人。這樣去說明,大家便完全明白(老花的原理)。就如體操或跳水運動員,一旦到了某個歲數,怎說也要退役一樣,就是因為身體柔軟度不及年輕的運動員。」他如此比喻說。
有些人會購買現成的老花眼鏡佩戴。陳文彬說,這類眼鏡的標籤,有一個「+」號,之後是數字,前者表示「附加度數」,後者表示附加多少度。要留意的是,這類老花眼鏡是為沒有近視、遠視或散光等屈光問題的人而設。可是,港人患近視比率高,患遠視或散光的也不少,甚至左右眼的度數並不相同,這類現成老花眼鏡卻沒有糾正近、遠視或散光的問題,更沒有特別糾正左右眼度數不同的問題,故此戴上它們來長時間閱讀,未必最理想。
他稱,假設一個人本身有300度散光,看近時佩戴坊間這些老花眼鏡的話,只要看的字體不太小,不會說完全看不清楚;不過,若然工作上要看很多文字和使用電腦,這些現成老花眼鏡則不能滿足需要。 坊間有一個對老花的誤解,就是「有近視,老來便沒有老花」。陳文彬指出,較準確的說法是:近視把老花「隱藏」了。步入中年後,因為眼睛出現了前述的調節力不足的問題(表示有了老花),難以聚焦,遂令近視的人戴上近視眼鏡看近的話,反而看得不清楚,要摘下眼鏡看才勉強可以。 「遠視的人望遠時影像矇矓,看近時(老花令)影像更加模糊;近視的朋友則剛剛相反,望遠時視力模糊,但看近時好像比較清晰,就似沒有老花一樣。」他補充說。 另一個令人誤以為「老來沒有老花」的原因,是年長人士的瞳孔會比年輕時細小,看東西時會因針孔效應(pinhole effect)而清楚一點。若瞇起雙眼看東西,也會因針孔效應而變得稍為清晰。陳文彬稱,無論近視或遠視的人皆會這樣。他又稱,外國有老花眼藥水的臨床研究,而藥水的原理正是令瞳孔縮小而增加景深,每滴一次,藥效維持約數小時。 總括而言,陳文彬說:「我暫時還未遇過沒有老花(指晶體柔軟度仍停留在20歲)的長者。」 採訪及撰文:賽馬會流金匯特約記者姜素婷 |
其他報道
2021年6月27日:變色鏡片在十多年前引入香港。由於佩戴者可免除進出室內外時替換太陽眼鏡的煩惱,故此頗受用家歡迎。變色鏡片接觸的紫外線愈強,顏色變得愈深;天氣很冷也會使鏡片顏色變深。賽馬會流金匯註冊視光師陳文彬表示,香港一年四季的紫外線強度,相較外國以至雪地反射的都不算太強,而氣溫也不及外國般「天寒地凍」,故此在香港佩戴變色鏡片,很少機會像某些消費者期望般變得很深。(詳情請按此)
2021年3月30日:年長人士因跌倒而骨折,最怕出現骨牌效應,於接受手術後長期臥床,期間因肺炎等併發症而死亡。就算年紀不太大的young old(少老)很少因跌倒而出現此骨牌效應,但跌倒次數太多,便會失去信心而不敢四處走動。唯有及早建立「預防跌倒」的警覺性,並付諸行動,從運動強肌兼鍛煉平衡力、改善視力、家居安全及有自知之明等方面入手,有望減低跌倒的風險。(詳情請按此)
2021年3月24日:人均壽命延長,父母與子女都會先後步進老年,不少「入五」的young old也要照顧年邁的父母。大家有沒有遇過照顧old old父母的「難題」呢?「老人家好固執,叫佢唔好做,佢偏要做——肥肉偏要食,就係唔食藥,响屋企又唔日日量血壓,都唔知佢想點!」有何解決辧法呢?(詳情請按此)
|
2021年3月20日:現代人活到50歲,愈來愈「容易」。在邁向黃金歲月之時,大家想要的,當然不是疾病纏身長期臥床,而是想去哪裏都可以的自主生活。衰弱老化,有迹可尋,多了解並早作準備,有機會減慢退化速度,維持一定程度的身體機能,自能享受自主生活,活得隨心。(詳情請按此)
2021年3月21日:一般人會把預防疾病的焦點放在慢性疾病之上,例如骨質疏鬆、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冠心病、中風,以至癌症,但「賽馬會流金匯」總監兼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所長胡令芳指出,隨着人口老化,屬於「老年綜合症」之一——「衰老」的水平,在整體人口上也會上升。(詳情請按此)
「入五」後肌肉量減少的速度,會比年輕時來得明顯。營養師提醒,不要忽略有助增加肌肉的蛋白質攝取量。(詳情請按此)